首页 资讯 正文

“良技+良机” 这个夏收季“科技范”满满

体育正文 266 0

“良技+良机” 这个夏收季“科技范”满满

“良技+良机” 这个夏收季“科技范”满满

本文转自【央视新闻(xīnwén)客户端】; 全国农机作业指挥调度平台提供的最新(zuìxīn)数据显示,截至9日19点,小麦联合收割机工作重心分布在河南北部、山东大部、江苏北部,以及陕西中部(zhōngbù)。河北、山东局地(júdì)有雷阵雨,但持续时间较(jiào)短、雨量不大,麦收省份整体天气晴好。当前到(dào)12日,各地区持续晴好,提示机手防范高温暑热。 这段时间,在山西河津市的黄汾10万亩粮食优质高产高效示范基地,金黄(jīnhuáng)的麦浪随风翻滚,新技术、新农机的应用让(ràng)这个夏收(xiàshōu)季“科技范”满满。 今年,河津市的示范基地里有2000亩小麦正在创建“吨半粮田”,种粮大户侯金龙种植的500余亩小麦是其中(qízhōng)一个“试验田”。在农技人员的引导下,他采用了“滴灌+水肥(shuǐféi)一体化(yītǐhuà)+密植栽培”三位一体技术后,每亩(měimǔ)地节水40%以上,化肥使用量减少30%,将黄河滩漏水漏肥的沙土地打(dǎ)造成了“吨半粮田”。 种粮(zhǒngliáng)大户 侯金龙:今年(jīnnián)虽然干旱,但是采取新技术,产量稳中有增。今年的小麦,颗粒饱满,亩产应该在1200斤以上。 河津市农业农村局正高(gāo)级农艺师 曹建明:这种技术(jìshù)能够把水肥定向精准传送到小麦的根部,水肥利用率比较高,今年比较干旱(gānhàn),共滴水浇灌9次(cì),但是每亩浇水的成本只有90元,比大田浇水还节省100元左右。 黄汾10万亩粮食优质(yōuzhì)高产高效示范基地涉及5个乡镇(街道),小麦种植面积12.12万亩,集中连片的(de)种植模式,特别适合大型农机具高效作业(zuòyè)。 当地调派了15台联合收割机(shōugējī),其中机割台高度可以自动调节,而且粮箱的储存量达到了1万斤左右,机收(jīshōu)效率得到显著提升。 农机手 韩景涛:目前,我们这个机型每天的收获量有400多亩,比(bǐ)普通的小型机器翻一倍还多,还没有(méiyǒu)什么机损率。 此外,当地农业部门还派出(pàichū)减损服务小分队,开展常态化机收损失监测调查,最大限度减少麦粒的遗漏和破碎(pòsuì)。 河津市现代农业发展中心主任 闫晓毅:今年(jīnnián),我们(wǒmen)示范基地的小麦机损率控制在0.85%以下,远远低于国家要求的2%。比如亩产是1200斤,就能(néng)多产13.8斤小麦。 河津市农业农村(nóngcūn)局高级农艺师 李武强:示范基地的小麦(xiǎomài)估计一周左右全部收完,平均亩产达到510公斤以上,较去年(qùnián)增产8%。下一步(yībù),将持续加大实用技术应用,努力实现‘收到手’到‘收得好’转变。 “一喷三防” 无人机作业省力提高单产(dānchǎn) 甘肃武威市民勤县 正值小麦(xiǎomài)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,当地抢抓农时,全面开展小麦“一喷三防”作业(zuòyè),以科技力量护航夏粮丰产丰收。 在民勤县大坝镇田斌村的千亩麦田里,数台植保无人机在技术人员(jìshùrényuán)的精准操控下腾空而起,沿着整齐的麦垄匀速(yúnsù)飞行。旋翼带起的微风拂过绿浪翻滚(fāngǔn)的麦田,雾化的药剂均匀洒落在麦穗上,勾勒出一幅现代农业(xiàndàinóngyè)生产的生动图景。 大坝镇田斌村十社村民 谢泽民:今年(jīnnián)政府组织“一喷三防”,专业(zhuānyè)人员指导(zhǐdǎo),无人机作业,省时省力。今年小麦产量、收入肯定比去年高。 “一喷三防”技术(jìshù)是(shì)小麦中后期田间管理的(de)核心举措,通过将杀菌剂、杀虫剂、叶面肥和植物(zhíwù)生长调节剂科学配比、一次喷施,实现防病虫害、防干热风、防倒伏的“三防”目标,有效延长小麦灌浆期,提高千粒重,增强植株抗逆性,提高小麦单产。 大坝镇田斌村党支部书记 李世云(lǐshìyún):今年,我们村全力推进小麦(xiǎomài)“一喷三防”工作。目前(mùqián),田间病虫害发生率明显降低,小麦生长态势良好,较往年更胜一筹。 夏种进入高(gāo)峰期 绿色生产效益高 眼下,江西省的(de)夏种进入高峰期,绿色生产成为今年当地的一大亮点(liàngdiǎn),为丰产丰收打牢基础。 在宜春市袁州区南庙(nánmiào)镇(zhèn),中稻(zhōngdào)正在大面积移栽。今年,当地推广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,机器在移栽过程中,将肥料精准定量、均匀地施用到秧苗根部。 宜春市袁州区农业农村(nóngcūn)局干部 谢敏:定点定量施肥(shīféi),有效减少养分流失,更重要的一点,秧苗吸肥效果会更好,有助于(yǒuzhùyú)提高水稻结实率,每亩产量提高5%到10%。 为推动这项生产技术的落实,江西在6个县、70多个示范片内进行示范推广,通过统一育秧、机插的生产方式(shēngchǎnfāngshì),辐射带动水稻亩均化肥(huàféi)用量减少超(chāo)20%。 而在金溪县,中稻已移栽一周,这两天,农户们正往(zhèngwǎng)田间投放鸭子,鸭子可以除虫、除草,粪便肥田,取代了农药、化肥的使用,这样的绿色生产方式(shēngchǎnfāngshì),让当地的水稻备受市场(shìchǎng)青睐。 抚州市金溪县陆坊乡种粮大户 黄员辉:消费者全程可以通过(tōngguò)追溯系统查看,这样种出来的水稻(shuǐdào)品质高,大米一斤都可以卖到(màidào)10块钱左右,不愁卖。 除了移栽种植过程中推广绿色(lǜsè)生产外,在现阶段的田间管理时期,南昌市新建区还建设了11个病虫害监测点、5个自动虫情(chóngqíng)信息采集监测点,为水稻(shuǐdào)生长铸成一道绿色高效的防控屏障。 南昌市新建区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 程一徨:有了这个(zhègè)自动化虫情信息采集监测站,水稻二化螟、稻纵(dàozòng)卷螟蛾、稻飞虱这些害虫都可以监测到,而且(érqiě)这些监测数据可以帮助植保人员进行科学决策(kēxuéjuécè),优化管理,最大限度提高病虫害防治效果,实现水稻优质高产。
“良技+良机” 这个夏收季“科技范”满满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