道真河西村:一地双收“新丰景”
道真河西村:一地双收“新丰景”
道真河西村:一地双收“新丰景”打窝、放苗、培土……夏至时节,在道真自治县旧城镇(chéngzhèn)河西村红缨子高粱(gāoliáng)种植(zhòngzhí)基地,村民们趁着晴好天气,一心扑在田间,抢抓高粱移栽关键期。
“以前我们五月收完菜籽(càizǐ),就种植一些传统农作物,五花八门的……”河西村党总支部(dǎngzǒngzhībù)书记何晓烈坦言。
河西村土地肥沃、气候温润,属于茅台集团建设(jiànshè)酱香酒用高粱基地范围,这里不仅适合种植菜籽,还(hái)具备种植高粱的良好条件,但2021年(nián)以前,农户各自为战,没有形成规模种植。
“如何借助茅台集团帮扶道真县契机,充分利用好这得天独厚的资源,帮助群众(qúnzhòng)增收致富?”这问题困扰河西村(héxīcūn)所有人。
“油粱轮作!”2021年5月,茅台集团派驻道真(zhēn)自治县河西村第一书刘同旺上任后建议,不仅能够充分利用土地资源,提高土地利用率,还(hái)能增加群众(qúnzhòng)收入。
“同意!我也同意!”经河西村(héxīcūn)村委会研究,决定通过“党支部+村级集体股份合作社+农户”模式,将(jiāng)分散的群众凝聚(níngjù)成发展合力,推广“油粱轮作(lúnzuò)”模式,确立以菜油加工坊为特色、高粱菜籽种植为补充的产业布局。
说干就干,2022年,在争取到茅台集团帮扶资金后,河西村建起了(le)菜油加工坊(fāng),并注册了“傩美(měi)河西”菜油商标。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社(hézuòshè)负责统一收购油菜籽、生产加工,茅台集团承接所有产品。投产的第一年,实现(shíxiàn)了销售总额9万余元,为群众创收5万余元,村集体经济创收3万余元。
产业看似平稳开局,却危机四伏。由于产品销售(chǎnpǐnxiāoshòu)由茅台集团“一手包办”,形成了“即包产又包销(bāoxiāo)”的被动局面,随时面临着“夭折”。
“小作坊的质量标准达不到 SC 标准,无法进入大(dà)商场销售(xiāoshòu),严重制约了销售渠道;专业人才匮乏,销售队伍建设(jiànshè)滞后,市场开拓能力不足;要素保障薄弱,资金短缺、技术落后,难以形成规模效应;品牌建设乏力(fálì),产品同质化严重,品牌影响力有限(yǒuxiàn),导致产品市场竞争力不足,消费者认可度较低……”如果产业想健康发展(fāzhǎn),这些问题急需解决。
对此,河西村村党支部充分发挥产业发展的“红色引擎”作用,加强与县级平台公司、茅穗公司等(děng)企业(qǐyè)合作,借助企业在市场营销、品牌运营等方面的专业优势,全力推动特色农产品(nóngchǎnpǐn)产业化发展。
同时,除了为群众提供(tígōng)种子、还申请帮扶单位捐赠有机肥等物资支持,组织相关专家人员(rényuán)到镇开展高粱(gāoliáng)种植及防病虫害等培训活动,建立示范基地,让群众直观看到“油粱轮作”的成效。
种植(zhòngzhí)户严贤跃前些年外出务工(wùgōng),折腾了几番没有闯出一个像样的名堂,回到家乡后,从最初的试种起步,如今成为种植大户。
“移栽时要(shíyào)带土移栽,覆土要深,这样苗才能长得好。”严贤跃(yánxiányuè)说,不但有农技人员指导,合作社(hézuòshè)还提供稳定的(de)销路,彻底解决了他的后顾之忧。一家人尝到了甜头,现在不仅能在家门口上班,还能照顾老人,日子简单而又幸福。
目前,河西村的菜籽(càizǐ)已经颗粒归仓,而种植菜籽的土地正移栽上高粱。严贤跃说,今年菜籽收成还不错,接下来就看高粱的表现(biǎoxiàn)了。
在“油粱轮作”模式的(de)推动下,截至2024年底,河西村“傩美(měi)河西”菜油(càiyóu)销售额达55万元,菜油加工坊带动了280余户群众参与其中,全村油菜种植面积稳定在1000亩以上,每年可为村级(cūnjí)集体经济创收5万元以上。高粱(gāoliáng)种植面积从2021年的200亩扩大到2024年的1600亩,带动680户群众创收150万余元。
“冬播‘一粒子’,春收‘万金油’;入夏栽高粱,秋天丰收忙。”金黄的菜籽、红红的(hónghóngde)高粱,绘就(jiù)河西村一地双收“新丰景”。
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张良胜(zhāngliángshèng)
打窝、放苗、培土……夏至时节,在道真自治县旧城镇(chéngzhèn)河西村红缨子高粱(gāoliáng)种植(zhòngzhí)基地,村民们趁着晴好天气,一心扑在田间,抢抓高粱移栽关键期。
“以前我们五月收完菜籽(càizǐ),就种植一些传统农作物,五花八门的……”河西村党总支部(dǎngzǒngzhībù)书记何晓烈坦言。
河西村土地肥沃、气候温润,属于茅台集团建设(jiànshè)酱香酒用高粱基地范围,这里不仅适合种植菜籽,还(hái)具备种植高粱的良好条件,但2021年(nián)以前,农户各自为战,没有形成规模种植。
“如何借助茅台集团帮扶道真县契机,充分利用好这得天独厚的资源,帮助群众(qúnzhòng)增收致富?”这问题困扰河西村(héxīcūn)所有人。
“油粱轮作!”2021年5月,茅台集团派驻道真(zhēn)自治县河西村第一书刘同旺上任后建议,不仅能够充分利用土地资源,提高土地利用率,还(hái)能增加群众(qúnzhòng)收入。
“同意!我也同意!”经河西村(héxīcūn)村委会研究,决定通过“党支部+村级集体股份合作社+农户”模式,将(jiāng)分散的群众凝聚(níngjù)成发展合力,推广“油粱轮作(lúnzuò)”模式,确立以菜油加工坊为特色、高粱菜籽种植为补充的产业布局。
说干就干,2022年,在争取到茅台集团帮扶资金后,河西村建起了(le)菜油加工坊(fāng),并注册了“傩美(měi)河西”菜油商标。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社(hézuòshè)负责统一收购油菜籽、生产加工,茅台集团承接所有产品。投产的第一年,实现(shíxiàn)了销售总额9万余元,为群众创收5万余元,村集体经济创收3万余元。
产业看似平稳开局,却危机四伏。由于产品销售(chǎnpǐnxiāoshòu)由茅台集团“一手包办”,形成了“即包产又包销(bāoxiāo)”的被动局面,随时面临着“夭折”。
“小作坊的质量标准达不到 SC 标准,无法进入大(dà)商场销售(xiāoshòu),严重制约了销售渠道;专业人才匮乏,销售队伍建设(jiànshè)滞后,市场开拓能力不足;要素保障薄弱,资金短缺、技术落后,难以形成规模效应;品牌建设乏力(fálì),产品同质化严重,品牌影响力有限(yǒuxiàn),导致产品市场竞争力不足,消费者认可度较低……”如果产业想健康发展(fāzhǎn),这些问题急需解决。
对此,河西村村党支部充分发挥产业发展的“红色引擎”作用,加强与县级平台公司、茅穗公司等(děng)企业(qǐyè)合作,借助企业在市场营销、品牌运营等方面的专业优势,全力推动特色农产品(nóngchǎnpǐn)产业化发展。
同时,除了为群众提供(tígōng)种子、还申请帮扶单位捐赠有机肥等物资支持,组织相关专家人员(rényuán)到镇开展高粱(gāoliáng)种植及防病虫害等培训活动,建立示范基地,让群众直观看到“油粱轮作”的成效。
种植(zhòngzhí)户严贤跃前些年外出务工(wùgōng),折腾了几番没有闯出一个像样的名堂,回到家乡后,从最初的试种起步,如今成为种植大户。
“移栽时要(shíyào)带土移栽,覆土要深,这样苗才能长得好。”严贤跃(yánxiányuè)说,不但有农技人员指导,合作社(hézuòshè)还提供稳定的(de)销路,彻底解决了他的后顾之忧。一家人尝到了甜头,现在不仅能在家门口上班,还能照顾老人,日子简单而又幸福。
目前,河西村的菜籽(càizǐ)已经颗粒归仓,而种植菜籽的土地正移栽上高粱。严贤跃说,今年菜籽收成还不错,接下来就看高粱的表现(biǎoxiàn)了。
在“油粱轮作”模式的(de)推动下,截至2024年底,河西村“傩美(měi)河西”菜油(càiyóu)销售额达55万元,菜油加工坊带动了280余户群众参与其中,全村油菜种植面积稳定在1000亩以上,每年可为村级(cūnjí)集体经济创收5万元以上。高粱(gāoliáng)种植面积从2021年的200亩扩大到2024年的1600亩,带动680户群众创收150万余元。
“冬播‘一粒子’,春收‘万金油’;入夏栽高粱,秋天丰收忙。”金黄的菜籽、红红的(hónghóngde)高粱,绘就(jiù)河西村一地双收“新丰景”。
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张良胜(zhāngliángshèng)
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